新闻资讯

政协委员提出在低层老旧小区外挂电梯的提案

日期:2013-4-3 11:31:32 访问量:3279次
 
 
    2013年1月24日,北京市政协委员赵莹提出在低层楼房的老旧小区增设外挂电梯的提案。住在这些小区的人,都是企业中的劳动骨干,他们辛苦半生,四五十岁分到一套房子,过了30多年,他们平均年龄都在80多岁,上下楼梯也变得越来越困难,他们下楼的机会也就越少,这对他们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如果再遇到一些突发病,急救起来非常困难。笔者对这个提案,特别感兴趣,因为它引起了笔者的共鸣啊!我所居住的住宅区就有十几栋没有电梯的7层(包括半地下室)楼房。许多七八十岁而行动不便的老人,成年累月不下一次楼,一直闷在楼里,只能是望外兴叹了。为使老年人能有高质量的晚年生活,便于老年人的出行,便于老年人突发疾病的紧急就治。所以,在老旧小区对低层楼房增设外挂电梯,已势在必行,因为它涉及到多少老人的切身利益啊!
    据有关资料载:到2010年底,北京市户籍总人口1257.8万,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35万,占总人口的18.7%;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5.1万,占总人口的2.8%。
    再据2013年1月15日《北京晚报》载:《北京市2011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北京市户籍人口中纯老年人家庭人口45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8.2%。而一份对北京26个社区487位老人的问卷调查显示,空巢老人占比高达47.6%特别是独居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在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群体中,独居比例占到18.4%。从这几组数据来看,北京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了。
    在北京的老旧住宅小区比较多,这些住宅区都有大批的6、7层高的楼房没有电梯,住在高层楼房的老人们,一直受到下楼出门的困扰。现下都在讲健康养生,提倡走出大门,走向大自然,“要迈开腿”、“生命在于运动”。试想,住在高层的老人,没有电梯,怎样走出大门?人们翘首以盼,多么希望能结合旧城改造,为老楼加装电梯,解决老人的下楼问题,这应该算是惠民工程了。2010年10月,北京市住建委等四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北京市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的若干指导意见》,多层楼房中的高龄老人,在盼装电梯的奢望中,见到一缕曙光,无不欢喜相告。据2011年7月11日《北京日报》载:根据市住建委2009年房屋安全检查数据显示,本市可加装电梯的老旧及新建多层住宅楼约有1.2亿平方米、3万余栋。可见这项工程量之大、涉及面之广、惠及人之多。
    老楼加装电梯本是百姓翘首以盼的好事,在实施中总是不那么顺利,这就应了“好事多磨”那句老话了。据说加装电梯的政策未能落实的主要困难是经费问题,如除了增设电梯的工程费用需要以业主自筹为主,后期的管理和维护费用,也主要由业主分摊,有调研显示,加装一部电梯的成本为50万至60万,如果1、2层的居民不分摊费用,其余住户分摊的费用将达到六七万元,而这只是初期安装的费用。每年的保养费用还需要1万元左右。因此,由居民个人出资加装电梯非常困难。但这惠民的大事,不能因噎废食啊!俗话说,活人不能让尿憋死。关于经费问题,能否政府出大头、从住房维修基金中拿出一部分,从物业的收入(如停车费的收入等)中拿出一部分、居民少出一部分,兴许能解决一些问题。另外,还有一个筹资的办法是,在现有的没有电梯的高层住宅楼的最上层上,再加盖一层房子(在地基能够承受的前提下),这样一个楼房里就可增加三户住房:三室一厅一户,二室一厅一户,一室一厅一户。这三户住房如果都按商品房出售,那么所筹资金用于安装电梯和电梯的日常维护等等都卓卓有余。